《三十而已》终于大结局:女人30,真能“而已”吗?

  前晚,现象级热播剧《三十而已》迎来大结局。

  “渣男”入狱,小三远走,顾佳带着儿子重新生活。

  沪漂王漫妮离开上海,决定去爱丁堡学设计。

  “拎不清”的钟晓芹找回自我,成了知名畅销书作家。

  这是充满爽点的结局,也是充满槽点的结局,无论如何,这部风靡7月的女性话题剧终于落幕。

  电视剧已经结局,它抛出了一系列30岁女性的真实困境,让人产生共鸣。

  30+女性依然要面对社会加诸的种种无形压力,解决问题的答案不在电视剧里。

不完美的30岁

  《三十而已》打破了一些传统电视剧惯用的单薄人性,试图展示人物缺陷。

  比起一直挂在微博热搜上的“渣男天团”或是“终极绿茶”,顾佳、王漫妮、钟晓芹这样30岁的都市女性才是编剧的重点戏。

  编剧张英姬的初衷很简单,“3个30岁的姑娘,经过整部戏的故事,落在30岁不过而已,是希望大家能有更多的勇气去面对挑战。”

  全职主妇顾佳是整部剧里讨论度最高的角色,她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全职主妇“不够独立,依附丈夫”的刻板印象,展现了新一代全职主妇形象:

  学历高,能力强,魅力无限。她的凌厉作风甚至形成新的互联网热词“顾学”。

  最接近“完美女性”的顾佳也有不完美之处,通过努力不停去前进本身没有错。但未来属于未知,充满着不确定因素,很难尽在掌握。

  顾佳规划性很强,可所有规划建立于家庭之上,遇到如“丈夫出轨”这样的不确定因素,容易“白忙活一场”。

  和规划性很强的人一起生活,两人目标同样明确还好,如果其中一方步履不停,另一方随遇而安,双方都会感到疲惫。

  诚然,这不是许幻山出轨的理由,但两人之间的相处方式,暗暗为日后的变动埋下伏笔。

  最接近“完美”的顾佳尚且如此,月薪15k,租房花7k的“伪精致”沪漂王漫妮,和生不生孩子都无法自己做决定的钟晓芹更是被观众诟病。

  王漫妮一面以现代独立女性的标准审视自己,一面希望通过经济实力雄厚的男人摆脱生活困境;钟晓芹是本地独女,没野心,渴望陪伴,甚至拒绝上司主动抛来的升职机会。

  《三十而已》刻画了三位没那么完美的女性,也刻画了三种不完美的伴侣。

  陈屿沉稳靠谱却难以沟通;梁正贤有钱有品位,同时拥有多个伴侣;许幻山哪怕没有出轨,也始终躲在妻子的羽翼下。

  这样看来,“陈养鱼”、“许放炮”、“梁有钱”似乎没一个能担当传统影视剧中男主角的设定。

  人物不完美绝非缺陷,影视剧常常对女性角色性格处理模糊,男性角色又抽象化完美,有渊博的知识背景,极强的工作能力,丰厚的收入,还能向前者献上忠实的爱情。

  可真实人性也从不完美,理解、宽容、善良是人性中善的一面,同时,懒惰、多疑、善变、虚荣亦是无法忽略。

  “不完美”是编剧张英姬对人物性格的洞察和习惯,她希望塑造一个有缺陷的人物形象,再通过经历推进,让人物成长,有蜕变的过程。

  一个没那么完美的女性,经历更多难以避免的变故和成长,把自己的缺角补上。似乎是编剧想要强调的事情。

为什么是《三十而已》?

  这种不完美,让她们在虚浮的剧情中,多了一丝“人味儿”。

  或许这是《三十而已》之所以能成为今夏“爆款”的原因之一。

  开播两天破1.6亿,上了近150个热搜,仅主话题的微博超话讨论已超过530万,阅读191亿。

  剧情瑕疵颇多,但在收视率方面,是一部话题度极高的女性题材剧。

  它同时抓住了中产焦虑、龄焦虑、全职主妇、独立女性、富豪、出轨、沪漂等多个近热议的话题。

  编剧一再强调,自己没有抱着“爽剧”的初衷创作,可糅合了各类争议话题组合而成的《三十而已》,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会是爆款。

  三十代的所有困难和焦虑被放大,集中投射在30岁这一。各种“爆款”元素堆砌,有些像一锅乱炖。

  剧中的30岁女性们和现实中的30岁女性有相似之处,王漫妮喝水用的是压泵而不是饮水机。“让人负担不起的不是这些东西的价格 , 而是带这些东西搬家 。”仅仅几个租房的小细节,道尽漂泊的心酸。

  钟晓芹像是茫茫人海的多数平凡女孩,工作普通,她缺乏顾佳的野心,也没有王漫妮的能力,只想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也有不同之处,不是每个王漫妮都能遇到曲折却浪漫的爱情经历,也不是人人都能像钟晓芹那样,生来就是一线城市家庭独女,自小备受呵护。更别提能力和地位远在普通人之上的顾佳。

  如果按照三个都市女性的故事线稳定前行,想必这部剧会有更好的呈现形式。

  剧情发展到后期,逐渐脱离了三人组的处境和困惑,走向了人们对富豪圈的猎奇围观和婚恋出轨等家长里短老套路。

  被观众痛骂的“小三”林有有像是个为了增加话题度而产生的“工具人”,媒体人萝贝贝曾发微博质疑:

  太夸张了,北京女孩放下一切追有妇之夫到上海,要死要活不依不饶,如此行动力怎么不考虑直接去追星?

  太多爆款话题杂糅,势必会在一定程度增强戏剧性,削弱真实性。

  这并不意味它毫无可取之处,比起国内其他主打“女性题材”的电视剧,《三十而已》是有进步的,只是这种进步有局限性。

  近来,“女性独立”是热门话题,各家影视公司也争相推出所谓“大女主剧”。

  《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和《安家》中的房似锦,有着悲惨的原生家庭。《我的前半生》里逐渐独立成长的主妇罗子君,丈夫出轨并且坚决离婚后不得不独自生活。

《都挺好》剧照

  独立,成了一种被动的选择。

  最终帮助她们实现自我跃升的依然是男性,职场有可靠的领导,身边有贴心男友,很难不将观众引导向:成为更好的自己,嫁个好男人。

  《三十而已》同样有很多不足,但它试着向前迈进了一步。

  它展示出了相对真实的30岁女性困境,不用“原生家庭”解释女性角色的奋斗动力,也不再依靠男性成为她们逆风转盘的拯救者。

  顾佳努力跻身上流社会,王漫妮留恋车水马龙的都市繁华,钟晓芹渴求情感满足,都是源于自身需求。

  编剧张英姬说,这是一部三个女人爬山的故事。

  顾佳一开始就明白自己要爬哪座山,要爬多高,期间有什么困难她都全盘接受,王漫妮出发前不清楚自己想爬哪座山,但她卯足了劲一个劲儿向上爬。钟晓芹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只是跟着别人一起爬。

  剧中亲密关系的诸多问题也揭示了:没有人能真的拯救你,让自己不再堕落的只有自己。

  类似的理念,波伏娃在70前说过: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不论在成还是小时候,他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通常为时太晚。”

  女性的重新开始最终只能依靠男性吗?家庭主妇能不能当独立女性?经济自给自足却希望通过结婚改变处境的女人算不算独立?

  编剧试着给出不一样的呈现方式,但答案依然模糊。

《三十而已》终于大结局:女人30,真能“而已”吗?标签
最新剧情排行榜
最新电视剧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