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比完美人妻人设更重要的,是学会自洽

  之前有一本爆款书《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是耶鲁人类学博士的一本反映美国纽约上东区贵妇生活的书,里面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这世界就像是一个剧场,当前排观众站起来的时候,后排观众也不得不这么做。所以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不焦虑的妈妈。”

  这段时间《三十而已》,以上海魔都为背景,讲了三个不同阶层的女性生活、工作和家庭所遇到的问题,里面有贵妇的鸡娃生活,也有社交关系的鄙视链,还有想要跳出樊笼的各种大招……也因此这剧带来的各种伦理讨论,一直在热搜榜上。

  我有空的时候,也会用两倍速快进着看,虽然还没看完。今天小伙伴@琳 就给我来了篇稿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剧里面的“顾佳”人设,到底是不是“你的菜”。

  这个夏天,《乘风破浪的姐姐》和《三十而已》的霸屏简直是左一波右一波掀起高潮,屏幕上的姐姐们成了各种带话题的女王。

  《三十而已》更是从第一集上线大概就没下热搜,中产生活里的完美人妻顾佳这个角色让身为女性观众的我们啧啧称叹又暗自辛酸。

  可是仔细想想看,在这个社会里,不仅整个社会潜移默化对妻子和妈妈的角色有潜在的标准,女性自身也对自己要求很高啊。

  甘愿为孩子和家庭全身心付出就能俘获我们吗?不可能,每个光鲜明亮的中人背后都是一地鸡毛的琐事,这分明是我们都明白的。

  所以,顾佳的大火不仅因为完美人妻的人设,这一切的基础是:

  她是个“拎得清”的中人。

01

  挣扎是真挣扎,

  坚持也是真坚持

  说起这个上海人最为熟稔的“拎得清”,恐怕是最被少时代的我们所不耻的。在轻人眼里,这个词直接就和市侩、算计、低俗相挂钩。可是作为双刃剑,

  “拎得清”却是中人处理生活中各种纷繁复杂的事情的一个重要品质。

  所以,不仅对女性来说看她处理问题大快人心,抛弃性别去探讨,顾佳这样的人作为朋友和闺蜜也是上好的人选啊。

  因为,她是个办事靠谱,双商在线的成人。

就这一点,这角色已经圈粉无数了。

  我们看到她维持最好生活状态背后付出的艰辛和无奈,也看得到她面对羞辱欺骗时候的反击和智慧;

  看到她的强大,也看得到她的脆弱。就这种成长性,就比青春小女生的单薄的小情怀让人舒服多了。

  顾佳出场的那段话,仿佛为新妈妈代言的独白,

  每一句话都打得稳准狠,像是在说我们自己一样。

  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是说:明天又是扮演一个情绪稳定的中人的一天。这便是真实现状。

  任由情绪的抒发简直是最简单也最本能的事情了。大概只有青春少时代才觉得这是真性情的表现。

  一个经历了真实社会生活洗刷的中人最清楚:

  只靠直抒胸臆,从来解决不了什么根本问题。

  看到顾佳多么气定神闲,背后就有成倍的挣扎的负能量自我消耗。

  我想到很多和我一样的朋友,白天混了职场,回家带娃到哄睡,片刻的欢愉就是娃睡之后和自己睡之前的短暂自由时间。就在这短暂的自由时间,很多人选择喝一杯酒,看几页书,刷刷网页逛逛淘宝。

  我们的共同感触就是:舍不得睡啊。

  一天之中,感觉只有这短暂的时间是暂时放下工作、放下孩子,放下一切的琐事,甚至也放弃自己的各种计划,只想放空自己。心里暗暗说:就让我废柴一会儿吧。就这宝贵的废柴时间,保证了这个疲惫的中人第二天还能看似云淡风轻。

  我有一度觉得,我白天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晚上争取到这宝贵的废柴时间。一到晚上娃睡了就开始两眼发亮。缺觉还不补觉,现在的成人真是老人眼里的神经病了吧。

  这所有的挣扎和坚持背后,就是中人特有的有韧性的力量。那是一种“我想做这件事,想方设法穿越火线我也得想办法做到”。比起轻人强大的冲劲儿,中人的力量往往不是想要追寻梦想,常常只是为了规避麻烦、避免陷入困境而锻炼出的韧性。

  有点无奈吗?是的,但是,这是事实。

  这也是为什么初入太太圈遭到排挤,顾佳宁可打肿脸充胖子也要买一个28万元名牌包的拼圈门槛,面对太太们的冷嘲热讽还能保持微笑,耐心倾听……

  电视剧里的剧情总是夸大和极端,顾佳的这种级别的生活水准和太太圈本就是大多数我们望尘莫及的。

  可是看了这种情节,我们也一定记得自己因为熊孩子调皮捣蛋成绩不好,去和老师语气低到尘埃里的谈话吧。

  我们的小心翼翼真是写满了当妈的心态:生怕老师放弃自己的孩子。每次这种谈话之后回家,真是感觉需要灌几口酒才能平复心情。

  这和顾佳有什么分别?哪个妈妈都有这样的无奈时刻。

  但无奈是不是让人没有底线了呢?

  不。

  02

  谁也别唬我,

  我有态度,更有底线

  清醒而有力量的成人,需要有态度和底线。

  面对班里患有癫痫症小朋友是否能够继续就读的态度,顾佳和太太圈产生了巨大分歧。太太圈都认为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忽然发病抽搐会吓到自己的孩子。而顾佳的观点是,完全支持这个孩子继续在原有的班级就读。

  这不仅是三观的正确,我更看重的是她眼光的长远。因为这件事情是怎么处理的也会投射在自己孩子的心里。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用这种狭隘的、完全利己主义的思维去做决策和判断,缺少生而为人最宝贵的对他人的在意和关爱。在顾佳眼里,这影响到自己孩子的,不是此刻,而是未来。

  其实我常常和孩子说起这句有点矫情但实际上我非常认同的话:

  一个人的眼里要一直有星辰大海。

  星辰大海具体是什么呢?或许总是一些不那么实际,但是真实、美好、有大爱的东西。

  一个永远只计较眼前利益得失的人生真的是太狭隘了。我最害怕孩子变成这样的人,也害怕自己变成这样的妈妈,所以经常要提醒自己。

  剧中还有一个争议性很强的话题。

  为了给孩子争取学位,给自家公司联系客户,顾佳急于加入太太圈的时候,她懂得一步步铺路,哪怕过程中要受委屈,要豁得出去自己。

  所以,她趁着停电爬楼梯到顶层,只为敲开王太太的门,制造一次缓解阔太太窘境的机会——顾佳和王太太一起下楼梯,让王太太穿着自己舒服的拖鞋,而她一手拎着王太太的名贵高跟鞋,一手搀着王太太。

  这个场面真是满满的心酸,也引起很多讨论。大家争执的点在于:为了孩子和家庭,真的有必要这般卑微吗?

  就在你以为她无底线退让的时候,被算计的她来了个漂亮的反击,让人大快人心。

  与太太圈决裂的这一席话,让她把自己底气和力量都亮了出来:我忍你,但是我不怕你!

  三种截然不同的行为反差,所体现的是顾佳心中不同的状态。

  她很清醒。她知道自己的选择背后所付出的代价,以及意味着什么。

  选择站在弱势孩子身边,是为了坚持内心的价值观;

  选择为孩子入园而卑微努力,哪怕被嘲笑也不后悔;

  选择与太太圈划清界限,是为了不让自己沦为同类;

  此之蜜糖,彼之砒霜。

  顾佳的拎得清,即便你不喜欢,但也无法堂而攻之。

  乘风破浪的姐姐说过一句话:

  如有朝一日再上舞台,自己不用从头准备

  常自律健身,不敢有一丝马虎,内里最害怕的是阻止不了自己下滑。

  但不甘下滑的中才是最倔强的,因为我们早已过了“非黑即白”的稚嫩,我们有的,只有“愿与不愿”。

  我真是觉得倔强中人,这种有点虚伪小可爱,又富有满满力量感的状态,也不差。

  03

  看清生活的真相,

  仍然还有爱和勇气

  如顾佳一般的广大初入中人,大家的“拎得清”也在于,都明白:

  即使努力了,也不是规避所有困境的保障。

  确实,作为中人的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真的不是“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好”,也不是“现在遭罪了,以后一定会享福”。作为观众的我们也难免感叹:顾佳这么完美又能怎样?老公还不是出轨了?

  我想,每个人都渐渐认识到这个真相:

  千难之后有万难。

  即使所有剧情都失真,这一句还真是千真万确。

  可是,和剧中也一样,我们也深深知道,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没有增加承担变故和失败的资本,每次灾难也许都会成为终点。

  罗曼罗兰有一句经典语录,反映了背负各种责任中人的态度: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

  在这部剧之外,我想起19世纪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一个公式:

  自尊等于实际成就除于自己的期望。

  让人能有乘风破浪的勇气,不会只靠自我安慰来实现,焦虑是因为与现实碰撞中的无奈让人无法承受这份高压。但是有两点一定是确保我们内心的平和的确幸:

  提高自己能做到的实际成就

  降低自己无边界的欲望/期望值

  为什么顾佳在跟太太圈决裂的时候说,“一直觉得自己有捷径、有靠山,叫价值观扭曲。”

  这是因为,贵妇太太所仰望的所有价值和幸福,都得依赖他们无法掌控的人和事物。

  无法阻止老公背叛

  无法阻止公婆责骂

  无法阻止孩子叛逆

  而真正自洽的中人,是顶着风雨去明白两件事情:

  成就从来都不是你手头能赚多少钱、能走到什么阶层地位,而是有自己热爱的事情,并且愿意全身心投入其中。

  努力工作从不可耻,这才是我们体味人生真谛的法则。

  期望从来都不是以别人的标准来定夺,生活从来都不是一个接一个放烟花般的精彩剧情,而是既有远方和诗,也有粗茶淡饭。

  这部剧其实这是借顾佳的情节告诉我们一个中人的自洽法宝:

  无论你处在任何境地、无论你在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记住,内心的富足感唯有自己才能给予自己。

  我们的人生,应当只有自己说了算,而所有认真做事、认真对待生活的人,都值得我们大大书写。

《三十而已》:比完美人妻人设更重要的,是学会自洽标签
最新剧情排行榜
最新电视剧剧情